编前语:
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
让人得到智慧启发,
让人滋养浩然之气。
——习近平
书籍是人类知识和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是人类汲取精神能量的重要途径。在各种文化娱乐方式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今天,静下心来阅读显得尤为难得,尤为重要。
今年的4月23日,是第24个世界读书日,漳州新闻网特别策划系列报道《聚焦世界读书日》,带您了解漳州那些与众不同的阅读空间、爱书喜欢阅读的一些人、看一看读书日漳州举办的阅读活动。
闽南师大读书社:
恰同学少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学习党史使我明白当前我们的任务是拥党、立志、向党。作为新时期的青年,我们应当肩负起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要有过硬的本领,同时要有坚定的立场和正确的思想认识。”对于在问鼎手机版app中共党史读书社学习的感悟,来自闽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的学生黄东玮侃侃而谈,一言一语都饱含着他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

闽师读书社现场教学活动
问鼎手机版app中共党史读书社是为培养大学生爱党、爱国、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形成“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品格而设立的福建省高校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理论读书社。中共党史读书社每学期都会给学生制定科学的读书计划,每半个月举行一次党史读书交流会,定期邀请党史专家举办学习论坛。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读书社还定期社员到革命遗址参观考察和开展党史实践教学活动。
中共党史读书社里汇集里来自不同的学院的将近40个党史爱好者,黄东玮就是这个读书社的“元老成员”。“我的家乡有很多红色遗迹,从小我的爷爷奶奶就一直和我说共产党好,讲当年党组织在这儿闹革命的故事。”生长在革命老区,从小受红色文化教育让黄东玮对革命先烈的故事尤为感兴趣。“进入新时代以后,家乡越来越美,这让我更加强烈感受到共产党的伟大。上大学后,我便递交入党申请书,申请加入读书社……”因为爱党而加入中共党史读书社的他也因为学习了党史而更加爱党。

问鼎手机版app读书社现场教学活动
用心学习书本上先烈的感人故事,用脚踩着先烈走过的红色的道路,在党的历史中汲取开拓前进的力量和智慧。“我们的党经历一次次的转折和奋斗,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要学会不轻言放弃,拿出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的决心和勇气去攻克难关。”学习党史让黄东玮明白坚持共产党领导的意义,也学会了很多生活处事的道理。
中共党史读书社的指导老师宋帮强表示,多读书,读好书有助于学生们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树立远大理想,以更优的姿态投入到每项工作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希望他们通过中共党史的理论学习和深入到革命史的发生地考察,能深切体会到革命先辈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永不言弃、艰苦奋斗的精神,坚定不移地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前行,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走进新的时代,踏上新的征程。

邀请学者教授讲学
像中共党史读书社这样类型的社团,在问鼎手机版app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社、马列经典著作读书社、毛选读书社以及中特理论读书社等,这些读书社里汇聚了一批风华正茂的学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社的社长林增就是工科类学生的典型代表。林增说,“作为一个理工类专业的学生,理论知识相对薄弱一些,我希望通过读书社这个平台,努力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发挥自己作为预备党员的带头模范作用”。林增认为,和来自各个学院不同思维的同学在一起读书,挥斥方遒,道古论今,是学习中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缅怀历史,牢记使命。像黄东玮、林增这样热爱读书的人不胜枚举,他们认真读书,是为了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陈思慧:道生于余心,寓读于日常

陈思慧 供图
记者见到陈思慧的时候,她正在漳州古城文学馆主持一场由漳州市作家协会、漳州市图书馆、众望书城联合主办的漳州作家作品分享会。面对满堂文人墨客,年轻的陈思慧丝毫不显怯场,自如地控制着分享会的节奏和气氛,并且对于作品的解读和点评也十分到位。“参加一场这样的活动等于上了一堂生动的课,让我了解到前辈老师们的一些想法,不仅能向他们学习到很多东西,还能碰撞出思想上的火花。”参加读书会、分享会,陈思慧始终抱着极其认真的态度,“一般我都会针对不同的活动主题,提前做好准备,以便在会上可以尽情地跟大家交流,这个准备过程本身就是学习和成长。有时候我也会从活动中获得灵感,写成文章发表在报刊上,慢慢地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写作、享受写作了。”
主持、朗诵、阅读、写作,是陈思慧一直坚持至今的爱好。其实,工作忙碌且孩子尚小的陈思慧并没有太多空闲的时间,她表示,自己很难做到每天都花时间看书,但是如果几天不看书,会觉得很空虚,所以,每周至少还是会花五六个小时的时间来阅读。
对于陈思慧来说,读书不仅让她收获自我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更庆幸的是收获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当下相对浮躁的社会里,还有许多人跟我一样追求精神世界的丰盈,我很庆幸也很珍惜。有时参加活动,认识一些前辈老师,与其说敬佩他们能写出好作品,不如说更敬佩他们对于读书和写作的坚持。他们那种勤奋刻苦的精神很打动我也鞭策着我。我会在想偷懒的时候就想想比我更优秀的人还在努力,自己就不敢松懈了。”
“坚持读书真的特别重要。”谈及读书,陈思慧有许多感悟,读书已经融入了她的日常生活之中。从哲学、评论到传记、小说,不同类型的书籍让陈思慧在忙忙碌碌之中得到慰藉。陈思慧认为读书一定要动脑筋,“可能我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受到导师的影响很大,他培养了我用批判精神和独立精神去读书,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相信带着思考去读书才能有更多收获。当然,也许读书不能带来任何功利性的东西,效果也不是立竿见影的,但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会让你的思想、格局、境界、胸怀都变得不一样。”
采访陈思慧的全程,能明显感受到她小小的身体里隐藏着大大的能量,她思维敏捷、言之有物、笑容甜美、待人热情的特点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很好地诠释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意义。
【陈思慧寄语】
其实读书并不是特别高尚或者特别奢侈的事,而应该融入日常生活中。大家所以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读书,乐在其中是最重要的。希望读书可以成为你们的生活方式,书籍可以成为你们人生路上的好朋友,当遇到生活中任何挫折或困惑时,可以从中获得勇气和力量,也看到光明和希望。
张铁雷:藏在“小人书”里的读书梦

郭扬 供图
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云霄县连环画收藏爱好者张铁雷自办的小展馆也跟着热闹起来。眼前,不足40平方米的展馆内,品相精美的小人书排满了屋内三面墙。街坊邻里、师生家长逐书香而来,在连环画的陪伴下度过一个闲适的午后。
“我从小就痴迷小人书,到如今依旧不能割舍这份情怀。每一本泛黄的小人书里,不仅记录着生动的故事情节,也包含了很多我的童年记忆。”看着沉醉在连环画世界中的访客,张铁雷总会忆起自己走过的漫漫读书路。
时年70岁的张铁雷,醉心收集连环画已有60个年头,手头的藏品多达2万多册。1958年,张铁雷用2分钱买到了人生中第一本小人书《大战水晶坪》,画册里守卫家园的英勇先烈令他印象深刻。生动的版画配以简洁的文字,小小的画册成了当时家贫的张铁雷儿时识文断字的窗口。
为了读到更多故事,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张铁雷总是想方设法攒钱买书。当时,年仅12岁的他在县城里卖起了冰棍,三伏天里瘦小的身子背着一个大冰桶,穿梭在人群中卖力地叫卖。张铁雷说,那时候,只要多挣6毛零钱,就能在图书馆内买到自己喜欢的连环画了。正是因为这份执着,张铁雷在读小学时,购买的连环画就超过了1000册,到初中时期,这个数字又刷新到3000册。
即使长大后,张铁雷依旧难以割舍他的小人书情结。他曾逛遍福州、上海等地的大小书店,遇到中意的连环画,不惜高价与人交换。同时,张铁雷还叮嘱当地各个废品收购站,如果有小人书,一定要及时通知他。
“我享受读书的快乐,喜欢书里的神话故事、文学人物,更崇敬书里的共产党人。手头的书越积越多,就总想着与大家分享,让更多人看到这些故事。”谈及自己筹办展馆的初衷,张铁雷的脸上挂上孩子般的笑容。为更好地保护现有的连环画册,给访客呈现更好的阅读体验,张铁雷下足了功夫。他将画册内页一页页熨平整,外层也用塑装袋包装密封;众多藏品按红色军旅题材、外国文学题材、中国神话故事等内容细致地分门别类,以供观展者更全面地了解那段峥嵘岁月。细致之下所含的不仅是收藏家的匠心,更是读书爱好者的初心不改。
这些年,张铁雷还将自己的红色连环画展办进了云霄立人学校、云霄一中。在和孩子们面对面接触交流的过程中,他感受到旧时光与新时代的交汇。那一双双盯着连环画新奇又真诚的眼睛,再一次坚定了他办展的决心。“大家伙儿聚在一起抢着看连环画,让我感觉又回到了童年时代。”张铁雷手抚着泛黄的书脊忆起从前的事,老花镜后的眼睛流动着快乐的光彩。(通讯员 郭扬)
【张铁雷寄语】
读书让每个人的心里都充满了阳光。
https://mp.weixin.qq.com/s/9Qtv_Msp_FSyHNxwSm39T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