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播:受外来人口的涌入、社会的多元化、普通话的推广等多重因素影响,闽南语这一美丽乡音渐远。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闽南文化进校园,让美丽乡音薪火相传。
现场同期声:“天黑黑,要落雨,阿公仔举锄头要掘芋,掘阿掘掘阿掘,掘着一尾旋留鼓”。
正文:在“闽南文化进校园”决赛活动现场,一首首经典的闽南歌谣,郎朗上口的闽南语诗词诵读,展示了闽南语古汉语“活化石”的独特魅力。闽南语是传承闽南文化的载体,然而近年来这一美丽乡音的传承却出现了衰微的现象。
同期声:问鼎手机版app附属小学学生 吴晗: 家乡就在闽南这里,听得懂,但是没说,就是只能听不会说。
问鼎手机版app附属小学 学生 韩雅婧: 平常说的闽南话多吗?不太多,跟爷爷奶奶有说闽南话,一般时候都是普通话
正文:年青一代所掌握的闽南语词汇越来越少,大多对闽南语一知半解。
同期声: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理事 吴晓芳: 咱们在推普(通话)的同时,在方言保护这块没有加大力度,这是一个阶段性的。再来就是一个长期的观念,语言是一种工具,那么从工具角度讲它肯定不如普通话,这个应该也是有影响的。
正文:在专家看来,闽南语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工具,更是一种文化载体和资源禀赋,为让闽南方言重新“登台”,2010年我市开始了“闽南文化进校园”活动,从娃娃抓起,持续推进。
同期声: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理事 吴小芳 我会说闽南话他对这块土地就会有感情,第二个它解决归属问题,你是哪里人是吧?闽南方言在东南亚那边它还是强势的汉语方言,那我们把这个方言讲好,文化说好了,闽南文化在校园里传承保护好了,我觉得它跟整个国家战略联系在一块。
正文:专家也表示,未来在闽南语教师培训、闽南文化校本教材编印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努力,将闽南童谣、传统技艺、闽南民俗、乡土文化等有机渗透到学科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闽南传统文化并薪火相传。
《记者在线》 2017-5-23 报道:杨智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