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角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视角
中国评论网刊登吴晓芳教授文章《立足闽南文化 推进两岸交流》
作者:     文章来源:闽南师大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6-09-19 09:33      


问鼎手机版app闽南文化研究院教授吴晓芳


  中评社香港9月17日电(记者 臧涵)问鼎手机版app闽南文化研究院教授吴晓芳近日表示,两岸民众早已互相渗透,不论哪个政党执政,两岸民众都要交流,都要来往,这就是最大的民意。两岸要立足闽南文化,深化两岸青年交流,从而增强中国人认同。

  她说,近日台湾仅有的两高校闽南文化研究机构收摊,成功大学闽南文化研究中心改为“多元文化研究中心”,研究方向不再以闽南文化为主。金门大学的重要招牌“闽南文化研究所”,改为“闽南文化硕士学程”。这不禁引起了我们的思考:民进党的文化理想是“重建与发扬台湾语言文化” ,所谓的台湾语言,即台湾闽南话;所谓的台湾文化,其核心是闽南文化、中华文化。

  为了“去中国化”,台湾当局费尽心思地推广台语、推广闽南文化,为什么就转向了呢?吴晓芳说,除了为了配合“新南向政策”外,可以解释的是,当局拿台语跟国语切割,拿闽南文化跟中华文化切割,终究还是发现,切割不断。

  吴晓芳表示,在台湾学者的闽南文化的研究中,如“科举制度研究就是一例。明清时代,台湾、金门两地,从秀才、举人到进士,经由福建往北京的路径,有关台湾先祖的科考文献档案,在北京、在福建应该有大量的留存”。在对台湾民俗信仰文化的溯源与发展脉络的研究中,如保生大帝、观音等,都追溯到了大陆。台湾学者的研究再次表明,上接中原、吴楚,下续台湾、海外的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吴晓芳认为,民进党经营了二三十年的闽南文化,蔡英文要转向了,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闽南文化与中华文化的紧密关系,我们更应该大力推广。

  吴晓芳提到,两岸交流是人与人的交流,是心的交流。共识越多、越容易交流;相同的语言文化更容易让心走近。在台湾挤压“国语”、“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现实情况下,在国语、中华文化被污名化的时候,中华文化的另一表现形式——闽南方言、闽南文化被大力推广,扮演起了两岸民众沟通的重要桥梁。
 
      习近平说:“闽南文化作为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部分,大有文章可做。”吴晓芳建议,我们可以一方面说“理”,一方面从共识处着手。在民进党当局大力推广台湾语言文化的同时,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推广闽南文化,推动台湾语言文化寻根潮,推动祖籍地寻根。从而推动两岸青年交流,促进台湾民众的中国人认同。

  吴晓芳建议,大陆方面可以开发闽南文化资源:培养两岸青年兴趣,如手机App,桌游、动漫等。其次,需要充分发挥闽南语区高校的作用,联合教师和学生,通过举办冬令营、夏令营、闽南文化研习营、文创等形式,大力推广闽南文化。另外,还可以开展祖籍地寻根、岛内繁简字共存、共生局面、闽南文化寻根潮、民间信仰、祖庙等相关活动。

 

http://bj.crntt.com/doc/1043/9/2/5/104392565.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4392565&mdate=091700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