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角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视角
城市快报:智能垃圾收纳盒让人“随手环保”
作者:     文章来源:闽南师大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6-09-26 08:51      

      如今,垃圾分类回收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相对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我国在垃圾分类处理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面对日益增长的垃圾产量和其造成的环境压力,如何通过垃圾分类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的循环利用,改善生存环境质量,是国人共同关注的迫切问题之一。

  针对这样的现状,不久前,问鼎手机版app物信学院大三学生杨鑫和林成镇共同研发的一款智能可回收垃圾分类收纳盒,可以精细分类、智能统计多种垃圾,为“随手环保”带来方便。今年5月,该发明获得福建省大学生单片机应用竞赛三等奖。

  只要将垃圾投入这款智能可回收垃圾分类收纳盒的相应孔内,系统的红外线感应器就会自动检测是否投放正确,系统会将不合格的垃圾从另外一个通道处退出收纳盒

  杨鑫介绍,这个创意源于今年年初,他们看到街边很多垃圾桶虽然标有“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的标识,但很多时候,人们由于不清楚所扔的垃圾属于哪一类垃圾或是没有看清标识等原因,还是会将垃圾扔错了位置。因此,他们想,如果有一款智能垃圾分类装置,自动提示人们如何放置垃圾,那么将会为城市的环保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

  经过一个月的研发,他们推出了这款智能可回收垃圾分类收纳盒,它由亚克力板搭建而成,分为1号电池、7号电池、易拉罐等不同的回收孔。杨鑫说,之所以优先考虑回收电池,是因为他们发现电池的使用率很高,废旧电池也越来越多,而据了解,我国生产的电池主要成分为锰、汞、锌等重金属,废电池无论在大气中还是深埋地下,其重金属成分都会随渗液溢出,造成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日积月累还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如果将废旧电池直接丢弃到普通垃圾中,将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

  杨鑫介绍,只要将垃圾投入这款智能可回收垃圾分类收纳盒的相应孔内,系统的红外线感应器就会自动检测是否投放正确。“感应器拥有自动识别回收物品的功能,它的判断依据是监测物品的长度和宽度,如果回收的物品不是设定的长度和宽度参数,或者根本不属于可回收的垃圾,系统会自动将其退出。比如易拉罐的回收孔,一旦有废旧电池被投入,系统会通过红外线测试作出判断,将不合格的垃圾从另外一个通道处退出收纳盒。”杨鑫表示,感应器识别的速度很快,目前的实验结果显示,只要将物品投入该智能可回收垃圾分类收纳盒中,系统便立刻会进行扫描并作出反应。

  智能可回收垃圾分类收纳盒的成本并不高,完全可以进入每个社区,届时每个家庭都配发一张积分卡,将收纳盒的收纳信息与回收者的积分卡进行绑定,市民可通过积分兑换小礼品

  这款智能可回收垃圾分类收纳盒上还有一个计数装置,可以显示投入物品的数量。有趣的是,确定投入完成后,你还可以用一张积分卡在收纳盒的色频卡屏幕上刷一下,这样回收的信息便录入积分卡中。

  说到积分卡的使用,杨鑫表示,它的灵感来源于日常生活中,为了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他们设想未来可以将收纳盒的收纳信息与回收者的积分卡进行绑定。“智能可回收垃圾分类收纳盒的成本并不高,完全可以进入每个社区,届时每个家庭都配发一张这样的积分卡,市民把废旧的电池、易拉罐等可回收物品分类投入收纳盒内,收纳盒就会自动进行统计、录入个人的卡中。每个月小区都可以从中评选"环保达人",市民还可以通过积分兑换小礼品,这样能提高大家参与环保的积极性,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垃圾回收工作中来。”

  除了统计功能,这款智能可回收垃圾分类收纳盒还兼有自动报警功能,如果容量已满,再往里面投放相应的回收物品,它也会将其自动退出,与此同时,它还能向指定手机号码发送短信,催促管理人员及时进行清理。

  杨鑫说,目前,这款智能可回收垃圾分类收纳盒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未来可以增加回收物品的种类。另外,现在收纳盒的红外线感应器主要针对物品的长度和宽度进行判断,如果将同样长度和宽度的物品投入收纳盒中,系统便不好识别是否投放正确,因此,未来还可以在感应器中加入物理分析或化学分析装置,分析投入物品的物理及化学属性,使整个装置运转得更加精确。本报记者 肖明舒

 

2016-9-25
http://news.hexun.com/2016-09-25/186178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