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妈最近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跟豆豆爸产生了分歧,缘由为豆豆(化名)在外面跟小朋友打架了,豆豆妈主张豆豆要忍让,不跟人计较,更不能去打别人,被打了就回来告诉大人。豆豆爸观点不同,他认为,如果是别人先打豆豆,那么豆豆一定要还手,打回去,这样才会让对方知道你也不是好惹的,要不然以后只有挨打的份。
于是豆豆妈把分歧发到微信群里,让一些家长讨论:自己的小孩子在外面受欺负,是教他忍让还是教他还手?一时间,群里讨论热烈。
观点一:
孩子要学会忍让与宽容
可可妈认为,孩子还小,平时有些争执很正常,如果告诉孩子要还手,很可能引发更多的战争,“我不赞成‘以暴制暴’,父母如果告诉孩子‘被打了就要打回去’,不就等于告诉孩子用武力去解决问题吗?这样只会恶性循环。”
但是孩子是不是只有被欺负的份?墨墨妈也给出了自己的意见:“我会告诉孩子,如果碰到别的小孩打你,你要明确告诉他,‘你不能打我,打人是不对的,会没有小朋友跟你玩,如果你再打我,我要告诉老师或者我妈妈。’”墨墨妈说,学会宽容别人是必须教给孩子的,但是也不能让孩子一直处于劣势,要跟对方讲出你的感受,告诉对方,他的行为是错的,保护自己,也能达到化解双方矛盾。
观点二: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但是另外一部分家长则认为,如果孩子碰到类似问题,不还手,孩子委屈不说,还会助长对方,会让自己的孩子一直受到别人的欺负。“有些小孩就是属于那种爱打人的,就得有人比他强,有次我儿子被打,不敢还手,等老师来了,告诉老师,可是老师只是警告下,那个小孩就变本加厉,以后逮到机会就会捉弄我儿子,后来我告诉儿子说,下次他再打你,你就打回去,我儿子第二天就按照我说的做,那个小孩再也不敢捉弄我儿子了。”强强父亲的发言得到部分家长的赞同,他们认为:“他打你,你就狠狠地打回去。”
对于部分家长的这种观点,闽南师大心理学博士陈顺森表示,教宝宝打回去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这其实就是告诉孩子可以用武力去解决问题,父母的这种处理方式会给宝宝一个错误的信息:打人是被允许的行为。父母这样的引导方式,会让孩子变得得理不饶人,还会出现另外一个问题——孩子只要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攻击别人。
建议:
小孩间争执打闹
家长尽可能不要介入
虽然很多家长各持己见,不过一些家长还是比较理性的,他们认为,孩子也有自己的相处方式,家长要相信自己的孩子,不去干预,不妨让孩子自己去处理。家长“菁菁”的发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我不会教孩子还手,我会让孩子自己去处理。孩子之间的争执打闹,只要不是很严重的,家长尽可能不要介入,其实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小孩子打架大人根本不需要太过担心,也许过会儿他们就和好如初了,感情反而会更好。而大人一旦介入,就变得复杂了,本来是小孩子之间的小摩擦,结果可能演变成两家大人之间的矛盾。”
陈顺森博士说,小朋友之间打架冲突是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事情,父母要学会去看淡,父母不妨利用这种冲突当成一次培养孩子学会处理与他人关系的好时机,教会孩子保护自己的同时引导孩子自己寻找解决的方式,学会宽容和谅解。
“家长的引导很重要,要让孩子掌握好‘度 ’。”陈顺森博士说,孩子被打后跟父母哭诉,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去关心孩子的伤情,给孩子安全感,然后再问问具体缘由,比如父母可以问问孩子为什么被打,让孩子回想一下自己的行为是否先有不当,若孩子没有不当之处,父母在此时应该引导孩子自己找到解决方式。“首先父母要告诉孩子,打人无论如何都是不对的,如果你也打人,你原本对的到后面也是错的。但是被打后不要去怕对方,因为你越怕对方,对方可能越会欺负你,要明确地告诉对方,他的行为是错的,是不受欢迎的。不过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在别人对自己的行为道过歉后要学会宽容和谅解。”
另外,家长要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解决他们之间的问题,“孩子的问题最好不要上升到大人的问题,很多时候孩子打架冲突他们自己就能解决好,所以大人插手去管或者出面都是一种帮孩子逃避的行为。”幼儿园老师周春荣说,她认为,小孩子起冲突过程中,孩子能想出躲避或求助的办法,也并不代表着孩子就是懦弱的一方,有时反而是机智的表现,他们能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2016-9-9 05 教育关注
http://szb.zznews.cn/html/2016-09/09/content_1203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