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南网4月10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杨思萍/文 吴晓平/图)昨日,大陆高等院校涉台机构人才培养工作会暨“海峡交流文化中心”揭牌仪式在厦门隆重举行。“海峡交流文化中心”是国台办批准成立的两岸青少年文化交流基地,会上,“海峡两岸青少年文化交流基金会”宣布将对这个中心投入2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支持。
上午11时15分,全国台联会长汪毅夫、国务院台办副主任龙明彪、国台办研究局副局长孙升亮等嘉宾莅临现场,并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刘国深、“海峡两岸青少年文化交流基金会”会长姚志胜一同为“海峡交流文化中心”揭牌。“海峡交流文化中心”是旨在承担两岸文教交流、特别是两岸青少年交流合作的民间机构。2015年11月5日,“海峡交流文化中心”获得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批准设立,它由国台办提供业务指导,“海峡两岸青少年文化交流基金会”提供资金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提供智力和学术资源保障。民间社会力量和学术研究机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共同打造集交流、教育、培训、科研、实践于一体的特色鲜明的两岸文化交流平台。未来,该中心将依托两岸四地民间社会力量展开运作,集官、产、学、研、用于一体,成为两岸青少年携手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地。
海峡两岸青少年文化交流基金会会长姚志胜表示,基金会计划投入20亿元人民币资金,倾资打造“海峡交流文化中心”活动基地,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教育培训、科研办公、会议、展览于一体的综合性两岸文化和青少年交流平台。中心将在国台办的指导和支持下,认真做好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大陆和港澳台社会各界力量,更加深入和具体地推动两岸交流,为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事业做出独特的贡献,搭建起“立足闽南、辐射全国”的两岸青少年交流总部基地。
深度解读专家建言两岸青少年如何“融和共生”
在高等院校涉台机构人才培养工作会暨“海峡交流文化中心”揭牌仪式中,与会的专家学者也对两岸青少年未来如何“融和共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杨国赐:利用网络平台互修学分
此次会议邀请两岸专家学者谈人才培养,台湾亚洲大学讲座教授杨国赐认为其中的核心主轴,是要在两岸和平发展的基础上,探讨如何促进两岸的共生共荣。在具体的方法上,他提出可建立跨机构的合作和交流,尽速规划网络教育平台,两岸青年可以透过网络互修对岸的学分,并且学分可以得到相互的承认。仇长根:两岸青年需要“强连接”。
华东师大两岸交流与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仇长根认为,当前,台湾差不多只有三分之一的青少年来过大陆,相比他们的祖辈跟大陆有割不断的关系,这些青少年和大陆的关系只能是“弱连接”,甚至是“没有连接”。虽然两岸婚姻也是“强连接”的一种,但是到目前为止也只有30多万对。有些台湾青少年来过大陆,但是由于台湾由强变弱的心理落差,在交流过程中也延伸了负面效应。仇长根说,两岸青年要“融和共生”,首先要准确把握青少年的思维,从体验式交流入手,现在是网络时代,利用手机也可以进行“强连接”。
吴清基:两岸教育交流是双赢
台湾前“教育部长”吴清基昨日也现身会场,在他的任内,台湾通过“陆生三法”,大陆学生因此可以赴台攻读学位,但也同时产生了饱受争议的“三限六不”。吴清基说,现在很多人还对“三限六不”很不谅解,“我也知道不好,但是可以慢慢改,两岸条件不一样,互相体谅,互相磨合,不断交流,才能共创双赢”。在吴清基看来,大陆学生认真、素质良好,台湾学生很有创意,来大陆也可以有所发挥。就社会发展的意义而言,两岸学生的交流有助于消除歧见,增进彼此的认知;两岸大学之间进行教育合作、研究课题,也可以促进彼此的学术发展。邓文金:闽南文化促进两岸交流
问鼎手机版app闽南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邓文金认为,闽南文化是两岸人民的共同精神家园,在促进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邓文金提出几个主要的措施,包括积极开展海峡两岸闽南文化特色资料的发掘、整理与研究,以及两岸高校通过教师互聘、教育资源互补等方式进行闽南文化交流合作。
2016-04—10 14 台海·两岸事
http://xm.fjsen.com/2016-04/10/content_17626083_all.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