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为加快漳州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漳州创新开展全省首个校企“双向挂职”活动,让校企精英“互换阵地”进行科研与实践,加快人才柔性流动、助推产学研成果落地,为全省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提供了一份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宝贵经验。近日,记者采访了“挂职”人员,他们结合自身工作畅谈挂职体会、收获和感想。
问鼎手机版app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张国广:在角色转换中炼出“真金”
“从传统的教室转到企业的车间,由学科互动变成生产实战,这样的转变陌生、有趣,同时也充满无限可能。”挂职漳州霖芝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后,为张国广带来的不仅是角色位置的改变,还有思维和工作方式的革新,“如今在处理许多问题时,我们更多的是从现实可行的角度出发,而不是单纯在理论上寻求最优解,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角色变了,视野变了,专注的态度却不能变。张国广认为,挂职人员到新岗位不仅要安下心、沉住气,坚决抛弃“临时做客”和“换岗镀金”的观念,还要积极主动融入工作,强化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挂真职、挂好职,做到角色不虚、炼出“真金”。
福建立兴食品有限公司品管研发部经理邹少强:加快“双师型”人才培养
如何才能真正实现校企深度合作、打通产学研融合发展的“最后一公里”?加快“双师型”人才培养是个有效途径。而此次双向挂职活动的开展,正是为这条途径的形成提供了良好载体。在我看来,开展“双向挂职”活动,既可以帮助教师跟踪了解生产一线的最新技术需求,参与项目研发、提升解决多样化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盘活企业人才资源,引导高技术强技能人才加入高校师资队伍,切实解决高校师资实践经验不足的“短板”。从而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培养、个体培养与团队建设、教师角色与师傅角色“三个结合”,全面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产教融合、实现转型升级。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副教授伍乐生:当好联络员对接好资源
作为人才办选拔出的“双向挂职”人员,相信每个人都具有相当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够为挂职企业解决某一方面的技术难题。但企业遇到的问题常常涉及诸多领域,个人的研究方向和能力却是有局限性的。因此,在双向挂职中,我认为挂职人员不仅要以个人的力量去服务企业,更要积极当好“联络员”的角色,充分对接好各项资源,主动在高校与企业这两个互为供需的两端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为促进产教融合、合作育人提供有效的“黏合剂”,实现人才智力、资源的柔性流动,为区域经济、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福建福船一帆新能源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险峰:不仅要“挂好”更要“沉好”
近年来,中央出台了多个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文件,特别就畅通人才流动发布多条新规定。此次漳州开展“双向挂职”活动,不仅高度契合了党中央的部署要求,更是结合区域发展特点的创新之举。作为挂职人员,我们不仅要“挂好”,还要着力“下沉好”,深入一线学习实践,努力向高素质、高技能的实用型人才升级,结合实践经验和优势,将新知识、新技术带进新产品的研发中,助推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和效益。此外,我们在挂职时还要多关注“挂什么”“做什么”“留什么”等问题,找准服务着力点,积极推动校企之间的资源信息相通,努力在新的工作环境中增长才干、创出业绩。
http://www.zznews.cn/zhuanti/system/2018/04/11/01123531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