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角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视角
新福建:闽南师大:聚焦学科交叉融合 助力健康中国战略
作者:     文章来源:新福建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4-07-20 11:19      

近日,问鼎手机版app教授、厦门大学与北京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李顺兴教授率领“环境与健康”团队服务“健康中国战略”,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关注家庭健康,在饮用水、食品、体液的智能检测领域取得多项优秀成果。

据悉,“环境与健康”团队将机器学习模型与比色检测结合,创新方法,实现家居条件下简易、智能、可视化检测,已在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Analytical Chemistry等权威期刊发表多篇论文,被SCI收录90余篇(其中中科院分区I区43篇,TOP期刊60篇),团队带头人李顺兴教授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福建省科技进步奖获得者。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环境与健康”团队,了解一下他们近期的研究成果。

关注饮水安全

水是生命之源,饮用水的洁净与否关系着整个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据团队成员介绍,水质检测既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也与公共卫生、环境生态、水资源管理和社会稳定等众多方面密切相关。通过监测水质,我们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确保人们的安全饮水权利得到保障。

针对饮用水中可能存在的重金属Cr(VI)污染,团队制作出一种优化后更加稳定、更加灵敏的Cr(VI)比色传感器,再结合小样本深度学习模型,可以将整个测试时间缩短到3分钟,不需要进行富集处理,对饮用水中Cr(VI)的检出限也能满足USEPA、WHO及中国的现场检测要求。尤其是与智能手机APP数据联动采集后,已经可以成功应用在天然水中Cr(VI)的可视化检测。进一步和区块链技术结合,有望实现数据端到端的安全连接和管理,还可以建立Cr(VI)现场水环境监测系统。

(图1. Cr(VI)的智能可视化检测系统)

此外,该团队合成一种新的多金属离子响应比色探针,将该探针与便捷式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机器学习算法模型相结合,能够同时检测Fe(II)、Fe(III)、Co(II)、Ni(II)、Cu(II)、Zn(II)、Cd(II)、Hg(II)、Pb(II)等9种金属离子,检测可在30-300秒内完成,检测灵敏度完全满足常规水质标准,为公共饮用水安全检测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的方法。

(图2. 9种金属离子的智能可视化检测系统)

关爱人体健康

尿液中钙代谢水平与体内平衡密切相关,可反映肾脏、骨骼、甲状腺等的病理变化。该团队提出了一种用于真实尿液中钙代谢物的高性能识别和实时监测的智能无创检测系统,可用于家庭中钙代谢异常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后监测。团队成员在接受采访时说:“与医院常用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相比,我们提出的方法便捷、可视化、实时、低成本、智能化,避免了样品消解,方便易操作,样品准备和测量的总时间不到1分钟,在家里自己就可以进行检测。”

(图3. 尿液中钙代谢水平的智能可视化检测系统)

亚硝酸盐是日常食品中最常见的致癌物之一,亚硝酸盐在食物中含量的检测对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该团队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有效期长达30天以上的、可批量生产的试纸产品,与机器深度学习和智能手机APP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快速、便携、可视化、可现场进行亚硝酸盐检测的平台。团队成员表示,如果这个平台能够实现应用与推广,无论是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还是普通家庭,都可以用它对食物样品进行简单方便的亚硝酸盐含量检测。

(图4. 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智能可视化检测系统)

团队负责人表示,“服务美好生活、建设美好家园”是团队的使命与担当,团队将进一步优化研究成果,将其转化为确实管用、好用、易用的产品及技术,为美丽中国和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https://share.fjdaily.com/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1159/2670574.html?isShare=true&advColumnId=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