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角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视角
福建问鼎手机版app、中国网、东南网:为留守儿童带去一片阳光
作者:     文章来源:闽南师大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7-07-06 09:31      

 

      2010年起,问鼎手机版app积极探索“实习支教+留守儿童关爱教 育”模式。7年来,共派遣15批次7442名师范生赴省内161所农村中小学校实习支教

 

     本报记者 黄如飞 通讯员 戴岚岚 陈小环


      对大四学生来说,毕业之前应待在学校为就业或考研做准备。但在问鼎手机版app,有一批大四学生却作出另一选择——报名到农村学校进行为期半年的实习支教。

      从2010年起,问鼎手机版app积极探索“实习支教+留守儿童关爱教育”模式。7年来,共派遣15批次7442名师范生赴省内69个乡镇的161所农村中小学校实习支教。在这过程中,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得到显著提升,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得到更多陪伴和引导。

       探索:实习支教与关爱留守儿童相结合

      在农村,随着大批年轻夫妻离乡外出务工经商,孩子只能留在农村,由老人或亲戚代养,这些孩子成了缺少关怀与教育的留守儿童。

      如何为留守儿童送去关爱?2006年开始,闽南师大在教育教学思想观念研讨会上,提出并探讨师范生专业实践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调研考察随即展开。该校党委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闽北、闽西、闽南的6个设区市的30余所中小学,对农村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状况进行调查。

      调查发现,一方面,地方师范院校人才培养不能完全适应基础教育的需求,学生的教育局限在课堂和校园,普遍缺乏对农村现状了解;另一方面,农村基础教育教师数量紧缺、结构不合理,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力量不足、专业性不强、效果不佳。

       对此,闽南师大以2007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为依据,积极探索师范生实习新模式,确定推进实习支教的基本思路:改变以往6-8周实习时间的做法,实行一学期实习支教的新模式,并将实习支教重点放在农村中小学。

      为鼓励支持更多的师范生到农村中小学校实习支教,学校全面修订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分春秋两批次一个学期实习支教,实施同一专业两套培养方案。2009年,闽南师大与永安市共建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2010年春季,首批68人到永安农村中小学校实习支教。经4批次实习支教的探索和局部推广应用,2011年11月,永安出台地方教育局、高师院校和农村中小学校三方协调,班主任、实习生和家长三方协同的留守儿童协同关爱教育方案。

       随后,闽南师大先后在平和、泉州洛江区、云霄和诏安建立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推广“实习支教+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永安模式”。

       实践:下大力气促进关爱教育

      “永安模式”只是开始。为使实习支教取得更多更好的效果,多年来,闽南师大在构建协同体系、增强关爱教育力量、提升关爱教育能力、搭建推广平台等方面下足功夫。

      构建关爱教育协同体系。发挥实习支教生与留守儿童年龄相近、时空相同、心理相亲、情感相融的优势,采用学科渗透、心理教育、社团活动、亲子学校、预约家访、社区服务等六种途径,协同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两种形式,打通校内外两个课堂,覆盖在校时间和周末两个时间段,在习惯养成、情感抚慰、行为矫正、社会融合和潜能开发等五大方面提供引导和教育,为留守儿童提供更精细、更贴心的心灵关爱。

      增强关爱教育力量。每名实习生对接3-5位有特殊需求留守儿童,建立成长档案,进行早期预警,与家长配合,受班主任指导,精准帮扶,形成爱的教育合力。闽南师大汉语言文学专业2013级学生黄敏来到泉州洛江区罗溪中心小学实习支教,与其他实习支教教师一起结对帮扶留守儿童。

      “我们与留守儿童同吃同住,有针对性地开展留守儿童情感抚慰、习惯养成、学习辅导、行为矫正、潜质开发等关爱教育活动,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和关爱教育日志。这些成长档案将一届接一届传给爱心接力的志愿者。”黄敏说。

      提升关爱教育专业能力。在课程资源建设上,组织编写《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通识教程》,共建在线课程资源,开设师范生系列选修课程。2010年以来,已正式出版教材20本,编写完成校本课程2套。闽南师大为各创新实验区举办40个专题培训,23人次赴创新实验区为当地在职教师开展培训,参加培训教师5480人次。各创新实验区为实习支教生共举办118次的专业技能培训。

       搭建关爱教育推广平台。协同共建关爱教育实践基地,共建一批相对稳定的留守儿童集中的实验校、示范校以及教育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开发“童享阳光网”协同支教留守儿童关爱教育信息平台,向全国地方高校、农村中小学校、幼儿园和实习生开放。

       成效:留守孩子和师范生共成长

      “老师,虽然你下个星期就要回去了,但你在我的梦里在我的心里……谢谢你一学期陪我哭陪我笑,本子不贵我的情最深。”这是永安上坪乡上坪中心小学学生王玉玲写给支教老师高思琪的信。高思琪对此格外珍惜:“这是我‘人生第一封情书’!”留守孩子稚嫩而真挚的表白,不仅让她感动,也伴她成长。

       每当实习支教结束,总能看到这样感人的场景:孩子们或是拿出自己精心准备的小礼物送给小老师们,或是把对实习生说的话写进书信中,表达自己对“老师哥哥、老师姐姐”的感激和不舍之情。

       闽南师大副校长李顺兴介绍,7400多名师范生按每位实习生结对帮扶3-5名儿童核算,有2.2万以上人次的留守儿童获得额外的陪伴和引导教育,接受结对帮扶的留守儿童每周将比其他孩子多3.5个小时的学业辅导和情感亲密陪伴。

      帮助留守儿童打开心扉是结对帮扶的最大成效。2016年秋,实习支教生赴平和县大溪中心小学开设《共情能力》校本课程,实施教育实验。在课程训练中,留守儿童在生活中能有意识地观察他人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非言语线索,对他人进行换位思考,站在他人的角度想问题,促进了学生认知共情能力的发展。一学期下来的数据分析结果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人际交往能力”“对别人施加影响的能力”“发起交往的能力”等方面分数显著提升,抑郁状态得分降低35%。

      在支教中,实习生对留守中小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辅导,增强了留守儿童的自信心。201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实习生张晶晶告诉记者,在期中考前一周的晚上,支教小队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选取各科较为薄弱的学生进行辅导。“通过个别化辅导,学生成绩提高了,自信心提高了。”

      云霄三中校长陈义铭说:“实习支教的师范生承担着教书和育人任务,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学习成绩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自信心有了,自理本领多了,自立能力强了,学校教学质量也显著上升了。”

      实习支教的经历,也有效增强了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近年,闽南师大在福建省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决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人数稳居全省前列,其中绝大部分奖项是支教学生获得的。支教学生获得教育实践成绩优秀率比其他师范生高20%,就业率也比其他毕业生高。

      目前,闽南师大提出的“实习支教+留守儿童关爱教育”模式已得到省内外院校的推广应用,其成熟做法与成功经验得到教育部的充分肯定。


2017-7-6 01 02要闻
http://fjrb.fjsen.com/fjrb/html/2017-07/06/content_1038174.htm?div=-1
http://fjrb.fjsen.com/fjrb/html/2017-07/06/content_1038281.htm?div=-1

http://fjnews.fjsen.com/2017-07/06/content_19758325_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