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漳州土楼与寨堡作为一种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防御性乡土建筑,不仅结构宏伟壮观,结实坚固,历经数百年风雨而不倒,而且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土楼被誉为中国建筑史上的“瑰宝”,“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建筑样式”“东方文明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自从福建土楼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以来,漳州土楼知名度越来越高,前来参观考察的国内外专家络绎不绝,土楼文化旅游也随之蓬勃发展起来。那么,土楼与寨堡到底魅力何在?为何倾倒众生,令世界瞩目?
日前,由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问鼎手机版app商学院博士郑丽娟、漳州市政协文史研究员林南中合著的《漳州土楼与寨堡》一书为我们揭开了谜底。
首先,该书对漳州土楼与寨堡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意义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从明朝官方的卫所到明清以来遍布漳州乡村的各种防御性建筑、民居,均有所论及。作者在搜集、分析大量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认为这些防御性建筑与民居建造技艺精湛,大多就地取材,选址科学合理,遵循中国传统文化天人一体、人与自然和谐的人文理念,充分展现了古人的智慧和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因此,漳州的土楼与寨堡不仅仅是军事防御的产物,更是东南沿海人民适应环境、发挥创造力的历史见证。
其次,作者在田野调查过程中,拍摄了大量珍贵的照片,并辅以文字说明,精心编纂,图文并茂。可以说,该书的编撰过程本身就是一次对漳州土楼与寨堡的实地普查和学术探索。这些照片,内容丰富,构思独特,为广大读者呈现了一幅幅生动的漳州土楼和寨堡的精彩画面。
再次,该书的结构严谨,分类合理,描述准确。在书中,作者将漳州的防御性建筑分为土楼、寨堡和碉楼三类,层次分明。读者可以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翔实的文字描述,直观地感受到这些防御性建筑与民居的历史韵味和建筑美学。
第四,该书不仅详尽地记录了漳州土楼从圆形、方形到椭圆形、八卦形的多种形态,认为每一种形态都是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与利用,而且记录、分析了漳州土楼的特点,还收集了关于其产生、来源的多种民间说法,展现了土楼、寨堡在当地民众心中的丰富内涵。这些民间传说为漳州防御性建筑与民居的研究增添了更多的趣味性和思考空间。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该书是郑丽娟、林南中两位作者通力合作的成果。郑丽娟在前言中尤为强调对“非世遗”土楼保护的重要性,认为这些建筑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很多已处于濒临倒塌的状态。她殷切希望通过该书的撰写、出版,能够引起更多人对乡土建筑保护的关注和重视。林南中也在后记中表达了对家乡土地的感恩,以及对先民和工匠们的敬意。他的个人经历和对乡土建筑的情感,融入了书中,为该书增添了温度。
总之,《漳州土楼与寨堡》是一部集可读性、学术性、趣味性、文旅性于一体的著作。它不仅为地方历史文化研究者提供了翔实、宝贵的乡土建筑资料,也为普通读者提供了了解漳州乡土建筑的一个窗口。《漳州土楼与寨堡》一书的出版,既是一次对漳州乡土建筑的守护,也是一次对乡愁的筑梦。愿该书的出版能够激发更多人对乡土文化的热爱与兴趣,共同参与到古建筑的保护工作中来。(邓文金)
2024-7-15 06悦读
http://zzxww.com/pc/content/202407/15/content_136434.html